close

DSCF9191.JPG

無聊的假日午後,跑了趟台北植物園

先來看看這裡的鳥類

夜鷺

暗公鳥,廣泛分布於歐、亞、非三大洲。在臺灣為普遍的留鳥<過境鳥>。

DSCF9193.JPG DSCF9199.JPG

暗公鳥為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,除了繁殖期以外,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,或白翎鷥穴,夜間飛往水田、河邊、溪畔或養魚池等地捕食魚類、貝類、青蛙或昆蟲等。

DSCF9203.JPG

黃昏白翎鷥成群回巢時宛若交班,牠們離棲息地後,常覓食至破曉。在飛翔時,會發出「刮—刮—」的粗啞的鳴聲。飛行時緩緩鼓翼,以滑翔的方式降落,在地上活動時,屈曲成為S字形的頸部,粗而短,若發現食物則快速伸出喙食。

DSCF9214.JPG

在白翎鷥穴裡通常和小白鷺、牛背鷺集體營巢,以樹枝、竹枝、乾草等為主材,築粗拙的盤形巢。

繁殖期暗公鳥,腳部略帶紅色。

DSCF9221.JPG

DSCF9222.JPG

DSCF9223.JPG

DSCF9256.JPG

 

黑冠麻鷺

額、頭頂及冠羽為黑色,冠羽長達10公分左右,背部為銹紅色有黑色橫漣紋,胸腹部亦有銹紅色縱麻斑,故有其名。

DSCF9335.JPG

黑冠麻鷺的分布,除臺灣以外,西自印度、錫蘭、尼古巴群島、緬甸、中南半島,東至華南和海南島。南達菲律賓、巴拉望、婆羅州、爪哇及馬來半島等地。

DSCF9279.JPG

在臺灣大抵棲息於低海拔山區至山麓一帶,為稀有的留鳥。常單獨活動於陰濕的樹林下或在溪澗水邊覓食,在樹下以蚯蚓、昆蟲等為食。在水邊則覓食小魚蝦、兩棲類、無脊椎軟體動物或水生昆蟲等。營巢於雜木林或竹林裡,以樹枝或竹枝築造粗雜的盤形巢。

DSCF9285.JPG

 

小白鷺

DSCF9292.JPG

嘴、腳黑色,趾黃綠色,脖子是個s型。牠的頸雖轉彎,裡面的氣管卻是直的,這是為了呼吸方便。眼睛四周沒有毛,露出一圈窄窄的黃皮,全身白色。從嘴尖到尾間約有53公分,腿很長。

DSCF9288.JPG
夏羽:眼先紅色。後頭有二根長羽飾,叫冠羽。背、前頸下部亦有長飾羽(繁殖期眼先粉紅色),很細很美,叫簑羽,微風把這些羽毛吹起來,如霧一般美麗,以前歐洲人把這簑羽縫在女人的帽子上當裝飾品,所以當時全世界各處的獵人濫捕小白鷺,使這種鳥幾乎絕種。

DSCF9287.JPG
冬羽:大致似夏羽,但無飾羽,腳黃綠色。胸部垂下些長毛,這種毛的尖端也是捲起來的。

DSCF9290.JPG

 

紅冠水雞

DSCF9248.JPG

俗稱「水鴐令」、「過塘雞」,嘴為紅色,額部有紅色斑塊,尾部下方有白色斑塊,協下亦有白斑。

DSCF9239.JPG DSCF9240.JPG DSCF9242.JPG

在台灣為普遍的留鳥,棲息於水邊草地、水田、河畔草中,亦見於農耕地、草叢裡。喜在茂密的水草叢中穿梭。

DSCF9231.JPG DSCF9244.JPG DSCF9250.JPG

DSCF9269.JPG

飛不高,且很少飛翔,警覺性甚高,性羞 澀。多活動於清晨和黃昏,以水生小動物、昆蟲、水生植物之葉片或種籽為食。

 

隨手再送赤腹松鼠

DSCF9306.JPG

赤腹松鼠為台灣最常見之松鼠,俗名蓬鼠。赤腹松鼠體背為灰褐,色腹部為紅粟色。日間活動於樹上,以清晨及黃昏為高峰時間。松鼠在樹上爬上爬下的速度快於地 面上。

DSCF9307.JPG

DSCF9268.JPG

除生活在原始林區外,在岩石、喬木也可發現松鼠,多為陸生、半水生。喜築巢於闊葉樹上,有固定的生活領域。雜食性,主要以嫩葉、核果等為食。有剝樹 皮、破壞森林之行為。

 

斯文豪氏攀木蜥蜴

DSCF9296.JPG

全長最大可達31公分,尾長約佔全長之三分之二,為目前台產攀蜥中體型最大者。

DSCF9299.JPG DSCF9301.JPG

因為當初命名時未詳細鑑定,斯文豪氏攀蜥一直被誤稱為箕作氏攀蜥。

DSCF9295.JPG DSCF9303.JPG

其鱗片呈覆 瓦狀排列,體表感覺甚粗糙,頸背有突起的脊鱗,外形似一小型恐龍,口內下頷呈白色或乳白色,喉部有橫向排列之白斑,體色為褐色至深褐色,雄性個體的體側有 鮮黃色之斑紋。

 



客語:夜鵠客語:夜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cott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